2025 年 9 月 17 日网上配资炒股网站,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和菲中了解协会在马尼拉联合举办第十四届 \"中菲关系马尼拉论坛\",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出席该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。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、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高志凯的演讲内容引发了广泛关注,尤其是他关于中国战略武器和菲律宾领土法理基础的阐述,在菲律宾国内乃至整个亚太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高志凯的演讲以 \"我们是朋友,而非敌人\" 为主题,以坦诚直率的方式阐述了中国立场,同时也为菲律宾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战略思考。他的演讲不仅揭示了中菲关系的本质和发展方向,更为菲律宾在大国博弈中找准自身定位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一、东风 61:战略威慑下的认知重构
作为中国战略武器实力的直观呈现,高志凯对东风 61 导弹的解读,彻底打破了菲律宾对美菲同盟的 “安全幻想”。这款射程突破 16000 公里、可覆盖全球的洲际导弹,不仅凭借北斗导航与星光修正技术实现 100 米内的精准打击,更以 “60 枚核弹头 + 1 枚氢弹头” 的配置与高超音速突防能力,构建起 “无法拦截” 的战略威慑屏障。
这一威慑的核心意义,在于戳破美国 “安全承诺” 的虚幻性。高志凯直指美菲关系本质 —— 美国视菲律宾为 “代理人” 而非盟友,其真实目的是借菲律宾消耗中国,却绝不会为其卷入与中国的直接冲突。对菲律宾而言,东风 61 的存在意味着:若继续充当美国在南海的 “马前卒”,不仅无法获得实质性安全保障,反而可能将自身置于大国博弈的风险前沿。这种认知冲击,促使菲律宾有识之士重新审视外交战略,反思 “倚美抗中” 路线的可行性。
二、东经 118 度线:领土争议的法理锚点
在南海领土争议的核心议题上,高志凯以 1898 年《美西和平条约》为切入点,厘清了菲律宾领土范围的法律根基。该条约明确划定菲律宾西部边界为东经 118 度线,后续 1900 年《华盛顿条约》与 1930 年边界条约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界定,且菲律宾 1946 年独立后宪法明确继承此领土范围。这一法理事实,直接否定了菲律宾对黄岩岛、仁爱礁的主权主张 —— 两岛均位于东经 118 度线以西,从法律层面不属于菲律宾领土。
更具冲击力的是,高志凯点出菲律宾的 “逻辑悖论”:若否认《美西和平条约》划定的东经 118 度线,等于动摇自身领土合法性的根基。毕竟菲律宾的国家边界本就源于殖民时期的条约界定,若选择性忽视历史法律依据,其国内领土范围的合法性将面临全面质疑。这一解读不仅揭露了菲律宾 1997 年后突然主张黄岩岛主权的 “无据性”,更以历史铁证打破其在南海问题上的 “选择性失忆”,为争议解决提供了不可回避的法理基准。
三、菲律宾的困局与破局之道
演讲的深层价值,在于为陷入内外危机的马科斯政府提供了现实镜鉴。当前菲律宾面临的三重困境,使其 “抗中倚美” 路线难以为继:经济上,2025 年第二季度 GDP 增速仅 4.1%,远低于 6.5% 的预期,17 万亿比索的国家债务与 6% 的通胀率挤压民生空间;政治上,中期选举中执政联盟席位未达预期,全国反腐抗议直指政府公信力;外交上,在南海的 “三板斧” 策略全面落空,仁爱礁补给失败、黄岩岛主权主张无据,暴露其战略被动。
高志凯的演讲实则给出了破局路径:其一,重新定位对美关系,摒弃 “代理人” 角色,坚持独立自主外交,认清美国承诺的 “非实质性”;其二,尊重东经 118 度线的法理边界,以和平谈判替代南海挑衅,为争议解决创造氛围;其三,聚焦国内治理,借助中菲经济合作破解发展困局 —— 中国作为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,2024 年双边贸易额达 716 亿美元,深化合作既能缓解经济压力,也能为民生改善提供支撑。
从根本而言,这场演讲的意义远超单次论坛对话。它以 “威慑 + 法理” 的双重逻辑,推动菲律宾从 “对抗思维” 转向 “务实认知”,揭示出中菲关系的本质:唯有摒弃外部势力裹挟,以历史法律为基、以互利合作为径,才能实现南海稳定与地区发展的双赢。对马科斯政府而言,是否能抓住这一认知转变的契机,调整战略方向,将直接决定菲律宾能否走出当前困局,开启中菲关系的新一页。
金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